孩子愛學習,不愛上學

 孩子愛學習,不愛上學

   幾年後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學小提琴。真是不教不知道,一教嚇一跳。他陷入思索,結果發現日本的學校教育出了大問題。   鈴木發現了什麼呢?

   嬰兒的眼睛總是充滿了靈性,閃閃發亮,透著智慧的光芒。家長逢人便誇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、神童,這時家長眼裡的孩子是天使。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,孩子經常詢問家長,這是什麼?那是什麼?一口氣能問很多個為什麼,問得許多家長都吃不消了。   有位母親說得好:

   「孩子,你問得太好了,太妙了,問得媽媽都不知道了。但是你不要難過,這個世界有一個叫學校的地方,那裡可是知識的海洋,你所有的問題都能在學校找到答案。」

   從此,兒子整天求媽媽:「媽媽,我什麼時候上學?媽媽,我什麼時候上學?」

   可憐兒子日日盼,月月盼,年年盼。終於長大到能上學了,便歡天喜地,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著書包跨進小學大門。哪知不到兩個月就回家求媽媽:

   「媽媽,我再也不想上學了,原來學習是這麼痛苦的事,我提出的問題得不到解答,整天讓我對著書抄字,抄啊抄,抄不好就罰啊罰,不是五十遍,就是一百遍,我的手指都磨出老繭了,抄了一百遍後,原來認識的字都不認識了。」

   鈴木先生感到納悶,學校應是知識的海洋,孩子在學校讀書,眼睛應越來越充滿智慧的光芒,而現實情況是:上學後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,能問十萬個為什麼的孩子連一個為什麼也提不出來,上學前個個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,上學後卻往往被壞孩子的感覺所替代了。 

  燦爛的夏之花沒有在靜美的秋天結果。問題在哪裡?

   他用生命力的觀念來衡量日本的學校教育,認為癥結在於日本當時教育缺乏生命力,缺少人情味。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,而日本的孩子感到是無盡的苦難。要否認這種教育容易,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。

   一天,他去拜訪一位老同學,剛走到同學家門口,屋內傳出朋友的訓斥聲,夾雜著拍桌子打板凳的響聲,隱約聽見孩子抽泣道:「我也不知道怎麼了,本來會做的題目,一到考試就全忘了。」鈴木的手已伸到門鈴上,聽到孩子的話又縮回來了。心想來的不是時候,他轉身想走,但老同學憤怒的話語一字一句地傳到門外:

   「你還嘴硬,你還嘴硬,你看你嘴巴能說會道,怎麼一到學習就傻眼了,犯死相了‧‧‧‧‧‧」

   這幾句話像一盆水沖洗去鏡子上的灰塵,讓他苦思冥想的問題清晰地映現在鏡面上‧‧‧‧‧‧ 

  成年人都知道口語是最難學的,為什麼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口才這麼好呢?

   鈴木認為這裡面一定有無窮的奧秘,於是他找到一些學習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,問他們是怎麼學的,孩子回答說;「不知道,好像是爸爸媽媽教的。」

   他又趕緊把孩子的父母請過來:「你們太偉大了!太了不起了!孩子學習成績不好,口才卻這麼好,你們是怎麼教的,能不能介紹一下經驗?」

   這些家長疑惑地我看看你,你看看我,憋到最後還是三個字「不知道」。 

  鈴木先生眼前一亮,無比高興。看來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太好了,好到家長都不知道了。於是他講了一段充滿哲理的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隆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