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銓三遷領海
胡銓正論獨抗,遭到遠竄,本是他預料中的事,因此雖遠赴廣州,却無怨言。他在廣州只一年,即改任威武軍判官。威武在今福建福州。臨行時,寺丞陳剛中以信箋向他祝賀說:「屈膝請和,知廟堂禦侮之無策;張膽論事,喜樞庭經遠之有人。」又說:「知無不言,願請上方之劍;不過故去,聊乘下澤之車。」這些話傳到京師以後,陳剛中竟以此坐貶虔州安遠縣。
胡銓三遷領海
胡銓正論獨抗,遭到遠竄,本是他預料中的事,因此雖遠赴廣州,却無怨言。他在廣州只一年,即改任威武軍判官。威武在今福建福州。臨行時,寺丞陳剛中以信箋向他祝賀說:「屈膝請和,知廟堂禦侮之無策;張膽論事,喜樞庭經遠之有人。」又說:「知無不言,願請上方之劍;不過故去,聊乘下澤之車。」這些話傳到京師以後,陳剛中竟以此坐貶虔州安遠縣。
蘇轍的詩文
蘇轍以其沉靜簡潔,資禀敦厚的個性,發為文章,汪洋澹泊,體氣高妙,令人讀之,心胸廓然。他的這種優點,是筆鋒犀利的東坡所沒有的。東坡曾批評他的文章說:「子由之文實勝僕,而世俗不知,乃以為不如。其人深不願人知之,其文如其為人,故汪洋澹泊,有一唱三嘆之聲,而其秀傑之氣,終不可沒。」天下相知莫如兄弟,東坡雖似有意表彰蘇轍,但他們兄弟的文章各有所長,是不可否認的。
蘇轍在科場上的嶄露
蘇轍的先世是趙郡欒城人。唐神龍初年,長史蘇味道被貶為眉州刺史,味道死後,有一子未能囘到故鄉,遂在眉州落籍,這即眉山有蘇氏的開始。蘇味道處事常模稜以持兩端,時人因此號稱蘇模稜。
沈靜簡潔的——蘇轍
蘇東坡的詩詞書畫
蘇東坡的私生活
蘇東坡在宦海上的浮沉
仁宗嘉祐二年,這年他已二十二歲,他的父親蘇洵帶著他和弟弟蘇轍由陸路到京師去參加禮部考試。主考官歐陽修看了他的「形賞忠厚之至論」一文,大為激賞,但以為是自己門下曾鞏的文章,為了避嫌,而將他屈置為第二名。為了感謝歐公提掇,乃作書謝歐公,歐公見了他的信,對梅聖俞說:「讀軾書,不覺汗出,快哉!快哉!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。」
江海寄餘生的——蘇東坡
「文人滿天下,奇才有幾人?」蘇東坡就是奇才。他的散文,與歐陽修並稱歐蘇;詩,與陸游並稱蘇陸;詞,與辛棄疾合稱蘇辛;畫亦卓然成家;而書法則又與黃庭堅齊名。一人而兼長詩文書畫的,古來少見,在文學藝術上,不僅可以稱得上奇才,也是個全才。
王安石的詩文
宋史載神宗嘗問韓琦:「安石何如?」韓琦囘答說:「安石為翰林學士則有餘,處輔弼之地則不可。」我們不問安石有輔弼能力否,但他確實是舞文弄墨則有餘的讀書人。他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,其文縱橫捭闔,蒼勁有力;為文主張以適用為本,不必巧且華,充滿著實用主義的色彩,就是遊記也不免帶有說理的成分。要之,政治家於文於道,都重在「用」字。因此他的文章大抵有關於治教政令,而具有著思想教育的作用與價值。
王安石祇合終身作臥龍
王安石倡行新法,自信是救時良藥,不意終致天下騷然,而成為眾矢之的,怨謗之府;罷相以後雖受封為舒國公,實際上只是虛面子,天下又有誰了解他多年來經國濟民的宏願?他只好在金陵一帶,日遊鍾山,騎著小驢,沿著蕭蕭白柳的小徑,走到郊外去與高秋共寂寞了。
王安石任天下之重
嘉祐五年,王安石被調囘京師,任三司度支判官,從此掌國家的財政收支,時年四十歲。他因為在地方上從事行政工作十餘年之久,深感國家財政的困難,因此急於革新;於是向仁宗上萬言書,說明治國理財道理。他的理論雖然精思遠見,但並未受仁宗皇帝的重視。
王安石少懷大志
王安石,字介甫,撫州臨川人(今江西臨川),宋真宗天禧五年生。據蒙齋筆談說,他初生時,家人見獾進入產室,所以小字獾郎。(據動物學考獾之種類有狼獾、豬獾、胡獾、狗獾等,此所謂的獾,不知那一種?)
細數落花的——王安石
王安石從小就自命不凡,以匡濟天下為己任。登基相位以後,果然大有作為,力行新法,一心希望致國家於富強。雖然變法終告失敗,且史上對他多所貶抑,但就其新法的基本精神及其用心卓見,實可說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大政治家。其思想見解,就今日政治學、經濟學的理論說,也大抵不謀而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