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孩子,那麼,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家長

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孩子,那麼,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家長 

  一位年輕的母親聽了我一場報告後,連夜給六歲的女兒寫了一封六千字的長信。她怕影響別人的休息,在廁所裡寫到天明,寫完了,才覺得一塊石頭落了地。 

  孩子非常聰明,沒出生時媽媽就進行胎教,生下來時果然與眾不同,眼睛閃閃發光,幼兒時小嘴特別能講,一歲多教她識字,也是一教就會。

  這下好了,「老太婆心態」出現了,第一天教三四個字,第二天教五六個,第三天就變成了七八個。最可怕的是讓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,也不管孩子高興不高興。終於有一天孩子哇哇地哭出聲來,再也不肯認字了。那時,孩子已認識了一千多字。

  家長不知道孩子心裡怎麼想。家長要面子,孩子不快樂。

  過了兩年,家鄉掀起了學小提琴熱,孩子求媽媽說想學小提琴。她對女兒講:「學小提琴比識字難得多,這個苦你能吃得消嗎?」孩子堅定地說能,還和媽媽拉了勾。

  買了小提琴,請了老師。一教,老師發現這孩子特別有靈性,當作重點對象培養起來。這下可糟了,重點便意味著要求越來越高,難度越來越大,作業越來越多。於是孩子開始感到小提琴不再那麼可愛了。

  眼看著又要前功盡棄,這位母親困惑不已,徹夜難眠,不知如何解決女兒的問題。

  就在這時,中央電視台播了一些小提琴神童在北京的表演,結束後,記者採訪這些孩子怎麼拉得這麼好,孩子們說是爸爸媽媽教的。又問爸爸媽媽教你們的時候有沒有打過你,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打過。

  這位母親頓時開竅了,看來還是棍棒下面出才子,不打不成才啊!

  回想第一次打孩子時,孩子沒有哭,睜著驚恐的雙眼望著媽媽,不敢相信這是自己的媽媽。當時,媽媽感到心裡在流血,但為了孩子以後拉小提琴能夠成名成家,於是又有了第二次、第三次‧‧‧‧‧‧直到有一次女兒哭著對她說:「媽媽,我再也不拉小提琴,打死我也不拉了。」

  她當時想,今天如果不把孩子鎮住,這孩子以後就完了。於是就拚命地打。到最後,孩子哭著睡著了,在睡夢中又突然哭起來。當天晚上孩子發燒了,她抱著女兒流著眼淚,悔恨內疚沒了她。孩子醒了,母女兩個抱頭痛哭。她向女兒發誓:「從今天開始,媽媽再也不打你,哪怕你不拉小提琴也不打你了。」

  她覺得自己不是個稱職的母親。她一直在苦苦地追尋答案,聽了這場報告後,才解了這個心結。

  懺悔信的最後一段,她這樣寫道:「這場報告終於使媽媽明白,當今中國的獨生子女教育,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孩子的話,那麼,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父母。孩子對家長不斷增加,不斷加碼的要求盡力滿足,使當代父母變得越來越貪婪。」

  貪婪像一個黑洞,孩子在沒有盡頭的隧道中行進,包袱越來越重,心情越來越沉,走到後來,自信也被吞沒了。孩子不是在為自己學習,而是在為家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隆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