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髮禁的看法

  清朝末年讀書人剪去長辮子,代表兌清朝統治的反制及自我的覺醒;民國九0年代教育部宣布解除髮禁,那正是給學生更多自我的空間與創意的展現。

  不是少年叛逆,也不是單純的為反對而反對,但我由衷地不贊成髮禁。

   首先,髮禁並不能減少學生花在外表上的時間,相反的,總是有人想在同中求異,而花更多時間在細微的地方求變化。如今社會環境的刺激不勝枚舉,就算標新立異,也絕非僅頭髮這一項。況且造型是一種自我創造力的訓練,自己有權利決定自己頭髮的樣子,每個人的樣子不同,適合的髮型也不同,髮禁的規定違反了人權的表現,也扼殺了年輕人求新求變化的特質。

  其次,解除髮禁後,讓各校自行約束同學儀容,擺脫了以往制式化的單一形象,校園裡隨處可見同學的新造型,年輕人的朝氣如同彩虹,多色而有變化。教育多元化,教科書一綱多本,多元入學制度,都是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。以往學生與老師往往為那一吋或一釐吹鬍子瞪眼,如今少了斤斤計較,劍拔弩張的對立,換來的是更和諧愉悅的師生交流。

  誠如大禹治黃河用疏濬的方式,解決學生儀容問題也不應一味禁止。學生在解除髮禁的起步,或許難免會有不足或不恰當,但這也是學習自理與自治的過程。就像小嬰兒在剛學走路時,即使走得搖搖晃晃,但父母親也不能因為害怕孩子跌倒禁止他學習。一味禁止只是因噎廢食,反而違反了教育的初衷。

  誰說青青子衿一定要灰撲撲的模樣呢?解除髮禁限制,是一種寬待,一種自由,也是絕大多數學生的渴望,只要美的自然,美的適合身分,美的適合規矩,我相信在活潑的髮型下也會有一顆逐漸成熟的心靈。

  「髮禁生於西元一九四五年,死於二00五年,享年六十有餘……」學生反髮禁自治協會宣讀祭文,全國中學生祝「髮禁」一路好走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隆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