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打」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

「打」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

  中國古老的文明也受到封建禮教的羈絆,「棒槌底下出孝子」的說法已深深地根植在許多家長的潛意識中。

  因此,家長認為打孩子既簡單易行,又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的變化,同時宣洩了自己的情緒,揮舞著拳頭,顯示出長輩的威嚴。殊不知,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既顯示自己的無能,也是典型的拔苗助長,它的直接後果是摧毀孩子的自信。剖析家長打孩子的普遍心理,可用三個字形容:恨、疼、悔。

  第一個字「恨」。愛得越深,恨得越烈。因為只有一個孩子,教育失敗意味著全軍覆沒,所以看到孩子不爭氣,總是心急如焚。一位老三屆的父親告訴我,有時看到兒子吊兒郎當的樣子,真恨不得一拳把他打死算了,一了百了。可見恨毒了。

  第二個字「疼」。打在孩子身上,疼在家長心上。正如一位家長所說,孩子臉上流淚,我的心裡流血。

  有的家長想出兩全其美的方法,孩子考砸了,不打孩子打自己,當著孩子的面把自己臉抽腫了,心想既沒有傷害孩子的有形生命,又讓孩子接受教訓。豈知,這更易刺傷孩子的心靈,孩子產生了負疚感,成了千古罪人!

  第三個字「悔」。孩子含著眼淚睡著了,父母愁眉相對,徹夜難眠。兩個人無比心痛地揭開被子,撫摸著孩子傷口,相互抱怨,指責對方你這拳打重了,你那腳踢狠了,講話聲音還不敢高,把孩子吵醒了怎麼辦?

  這樣的三部曲每天都在中國無數的獨生子女家庭中上演!「打」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,它拉開了骨肉距離,使彼此之間形成了心靈上的堡壘。

  家長的心靈在流血,那麼挨打的孩子在想什麼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隆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